《红楼梦》读后感集合10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1很多人将《红楼梦》评价为一部含笑的悲剧,那时的我对于这句话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触,只是有些好奇,于是我便怀着这份想要探究真相的好奇,走进了《红楼梦》。
“含笑的悲剧”是两面的。在曹雪芹笔下,很多人似乎都是“两面派”,贾府也不例外。看似繁华高贵的府邸之下,却是复杂的人情世故、勾心斗角和封建社会中的黑暗。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孕育着不同性格的人们,他们的一颦一笑都能够引人深思。
宝钗是在外人眼中端庄大方、为人和善、饱读诗书的大家小姐,她不像黛玉那般小家子气,也没有湘云、宝琴那样活泼开朗。她更像是一个将一切事物都看得透彻,宠辱不惊又很有主见的人,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她从来不发脾气,不喜欢涉及是非,不喜欢争风出头更是懂得明哲保身的处事道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没有黛玉那么真实,没有个性,她会相信金玉良缘,会劝说宝玉走仕途经济,会在金钏儿死时让王夫人打发他家人些银子便可。这样圆滑、冷漠的她,真的像别人所说的那么好吗?
相比于宝钗,“斤斤计较”、“为人刻薄”、“嘴巴比刀子还快”应该是贾府中很多人对黛玉的看法。她会因为因为最后一个挑选珠花而不满,会因为湘云的一句玩笑话而置气。由于自小寄人篱下,她在贾府中步步留心,处处在意。但和贾府中的那些世故、冷峻的人相比,她有着难能可贵的真实。她有一颗对真善美的消失充满惋惜的心灵,会为零落的花瓣而哭泣。的确,黛玉是孤僻的,但我想,那应该是灵魂的孤独,她的天真、纯粹生错了时代,那个花柳繁华的大观园不会容许这么干净的人存在。在贾府中,恐怕只有宝玉与她是知音,他们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看到了勾心斗角的罪恶,看到了为富不仁,可他们却也要依靠这样的荣华富贵来生存,无可避免的矛盾。
与凤姐的精明泼辣不同,探春似乎更有政治家的风范,口齿伶俐、倔强自尊,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的言行举止无不飞扬着一股英爽刚毅之气。同样是庶出,探春并不像迎春那样老实懦弱、毫无原则、任人欺负。在书中众多女性人物中,只有探春满心想着离开这个腐朽没落的家庭,要到外面去立一番事业。“孰谓莲社之雄才,独需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可见在探春心中认为男性可以做到的事情女性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她的想法与迎春“多少男人都不行,何况我哉?”的消极想法大相径庭。
但就是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她,也都这一份敏感和自卑。由于庶出的身份,她在贾府的境地十分尴尬:一方面,她是贾府的姑娘,有富贵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是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为世人所轻。她对于赵姨娘的种种行为气愤至极,在检抄大观园时打了王善保家的。她时时刻刻都在维护自己不容侵犯的自尊,与此同时,她内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露出来了。
曹雪芹用文字描绘出了她们两面的性格,也以此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她们的故事就此落幕,我缓缓的合上书,想要把万千思绪沉淀。含笑的悲剧?的确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2第一次读红楼是完全没有看出黛玉对宝玉有多爱,甚至连最简单的立场都没有分清楚。非但没有一个我喜欢的角色,反而对每一个人都讨厌到不行,尤其是林黛玉,整天哭哭啼啼耍小性子实在是让我心烦。但读过第二遍竟感觉宝黛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深情,对那些小人的心思是多么鄙夷。
《红楼梦》本来只叫做石头记。红楼梦只是小说第五回中十二支曲子的名称,而这十二支曲子则概括了十二钗的身世经历。所谓的红楼就是富家闺阁,顾名思义,红楼梦就是富家闺阁中的一场美梦。此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也写了大观园儿女的悲惨命运和四大家族的衰落。
读曹雪芹书的谁不记得金玉二字?作者也说了他"作的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金"自然指宝玉无疑,但这"玉"却是争论不休,大部分名家认为是黛玉,也有几个认为是宝钗,在此我还是支持前者的看法。那宝钗不过是个牡丹,"人间富贵之花",和黛玉这个"美玉无暇"的仙沾不上边。
再者说作者真正中意的还是林妹妹,宝姑娘根本不入作者的眼,怎么可能把她当作主心骨来写呢?学文的没有谁不知道曹雪芹只写了红楼的前八十回,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很可悲的是遭到了大家的一致批判,写的走了形。但又没有谁能写的更适合凑上局,咱们也只得批判着看。
先说说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本来是黛玉先到的贾府,人家和宝玉可有着"木石前盟",所以第一次见宝玉就互相对上了眼,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他们的感情不能算作一见钟情,而是前世累积下来的,能是你一个薛宝钗就插的了足的么?话说这爱情啊都是让人悲喜纠结的,二人自见面后自然多了不少乐趣,但黛玉的小性和多疑也制造了很多不爽快,不过跟兄弟间不打不相识有点类似,他们的闹腾不但没有破坏他们的感情,反而是日益加深,自从这林妹妹来了之后宝玉这魂还真就是守不了舍了,把林妹妹的门槛都快踏平了。
不多时那宝姐姐出场了,作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女儿自然是个大家闺秀,长得不赖,行为得体,最牛的是会讨好不同的人。一来的气场就跟黛玉不同,黛玉是一步一步都小心翼翼的,毕竟是外婆家,自己孤零零的,得处处小心才是。薛大姑娘是全家总动员,她有什么好怕,自然是大大方方的,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众姐妹自是欢喜。她的出场也引起了黛玉的担心,她一直以来都是孤僻自己做自己的事,才不在乎这个宝姐姐有多讨人喜欢,她害怕的是宝玉,万一也讨了他的喜欢可怎么办?
而这宝玉呢,素来是爱跟女孩搅在一块,如今来了个大美女自然是兴冲冲跑去看了。在他看得入神时突然注意到了身后的黛玉,立刻感觉到了什么,牵起黛玉的手去跟宝钗问好,这无疑有种告诉黛玉:"即使现在来了个又有人气又有脸蛋的美女,但我喜欢的还是你,你要相信我"的感觉。同时也是告诉这个新来的大姐"看到没,咱已名草有主了,所以我们以后就是只是好朋友了",可见宝玉还是很了解黛玉的,他知道她会多心。日后的生活中这三人更是矛盾多多。但宝钗给我的感觉就像个幕后黑手,明明很多矛盾都因她而起,她却淡定的很,宝黛二人闹开了锅,她依然没事人一样冷眼旁观,还不时出来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她可是个正儿八经的强人,贾府上下无人不夸,连那些下人都被她骗得团团转,对她是赞不绝口,对于上层则直接是收买了王夫人的心,那叫一个懂事啊,大家闺秀的风范展现的是淋漓尽致。
说她到底喜不喜欢宝玉,这简直就是一句废话,她千方百计笼络王夫人无非是想让这个虚伪的娘们把她当做最佳儿媳人选。这是日后宝黛爱情悲剧的第一个坎。如果你认为人家就这点本事可就大错特错了,她不仅正面攻击也从侧面扇风点火,花袭人就是她的忠实粉丝,绝对是拥钗反黛,所以黛玉的战线是极其清冷的,也就有了临死而那么悲的结局了。但很可惜的是不 ……此处隐藏6059个字……碑。
《红楼梦》读后感9《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读后感10在寒假中,我读了《红楼梦》前十回,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在这部作品中,我也很喜欢薛宝钗。因为她成熟稳重,喜怒不言语外表,为人宽容大度,温柔娴静,大方得体,很会为人处世。而且她天资聪慧,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在前十回中看得出来,薛宝钗对贾母是非常敬爱的,在细微之处都可以看出来,她的细心,能够迎合别人的心思,处事圆滑,面面俱到。
在历史上,薛宝钗这样的人虽然外表宽容大度,温柔娴静,很会为人处世。但是因为在那种封建环境下害了她,使她的封建礼教制度观念太深,对人有等级之分,太世故,太冷漠,对别人的生死太过绝情,这一点像极了曹操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情怀,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有心计,野心大,城府深,表面做一套,背后又是一套,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喜主宰别人命运,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艾妮斯与《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都是作者笔下“完美女性”的代表。跟薛宝钗一样,艾妮斯也是个明智,恪守妇道,善于持家,喜说教的人物。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出现像薛宝钗这样的人,但更多的是出现在职场中,虽然我没面对过职场的生活,但是电视剧中不免会有这些职场中明争暗斗的戏码。其中就有想薛宝钗这样外表大方得体。聪明过人,一副事不关己不开口,平易近人的样子,但是内心却颇有城府,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缜密周到的人,但他们都并非都是处处有心机,而是因某种形式所迫才会如此。像这样的人很容易在社会中立足,从而获得很多利益。
我认为生活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去看待这些不如意的事。活得简单一些,少一些事故与算计,多一份善良和关怀,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都不应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加于他人,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我们应始终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感恩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生活的给予,用对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性得到的东西。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红楼梦》,可再次看,却也还是有些不明白,但也有我自己的一番感受。
第一回并没有多少情节,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何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才补天”而被女娲丢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它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人一道携了下凡投胎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儿英莲,视为掌上明珠。甄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一块美玉去投胎,甄士隐看那宝玉上有“通灵宝玉”四个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甄士隐的女儿失踪,家里也遭了大火,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鬟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我就在想,那甄士隐家境也不错,而且也没做什么亏心事,怎么就没有吉人天相呢?最后却做了个和尚。而那贾雨村因有甄士隐帮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后因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一上任,便昧着良心,全然不顾自己曾许下“务必”将英莲“寻找回来”的诺言,任凭恩师甄士隐的女儿落入火坑。贾赦想买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贾雨村便讹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问罪,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你们看看,这样的人,枉费了甄士隐对他的期望!
这真像歌词里说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读罢红楼,为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为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感到心酸。却也为其中的一些爱情而感动。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玉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让读者感受到世间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他的出现那么纯洁自然,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他往往显得特立独行。她执着着她自己的那一份清纯,她是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令人叹息的是他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纵是大观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没有他依靠的亲人,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总是有患得患失,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是悲剧的起因,不如把责任轨道指向万恶的封建社会。当“血泪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咱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要说的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现在,我不由也开始同情她了。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这也是可悲的,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悲哀。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对于她的一生,曹公应该也是叹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