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书 > 教案

海底世界教案

时间:2024-02-18 13:26:05
关于海底世界教案7篇

关于海底世界教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底世界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底世界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并依据故事的结构,学习创编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内容。

2、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敢于并愿意从多角度想象和表达。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白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1、以墙饰中隐含的问题情景引发幼儿思考和创编的兴趣幼儿喝水的休闲时间里,教师发出疑问"小兔为什么会在海里?

2、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耐心并认真倾听幼儿的不同想法教师鼓励幼儿依据自己的经验做不同的设想。

3、教师提议以此"海底世界中的小兔子"为主题创编故事。

4、与幼儿讨论创编故事的方法、说明故事名称、小兔子掉进海里的原因、小兔子掉进海里以后结果怎么样?

5、幼儿选择独立或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绘画创编教师用规范的正楷字帮助幼儿记录所讲内容、名称,并将记录及经幼儿同意稍加整理不影响原意的文字念给幼儿听。

6、创编交流活动在当天及以后两周内的生活环节闲暇时间,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分别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回家后幼儿以绘画表现想象内容和主题及讲述中表达的语言水平判断幼儿创编故事水平。

游戏:我们要表演:引导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进行表演。自己分配角色,创造性的用动作和表情表演故事内容,制作演出道具,包括头饰等,增强幼儿创编的兴趣。

海底世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3、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海底世界内容的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网访问有关旅游、科普网站或专题摄影网站,下载反映与课文相关的海底景观(动物、植物、地貌、矿藏等)图片,以备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展示。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选择录像带或光盘教学。

2、学生课前自学生字词,读课文,标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读书、上网、到海洋馆参观等,了解有关海洋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揭示课题

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自学:读读生字和新词——特别是小黑板上的这些字(小黑板或投影)有的要注意读音,有的要想想怎样更快更好地记住这些字。

(2)反馈:

读准平舌音“缩”(suō)、“梭”(suō);翘舌音“产”(chǎn)、“属”(shǔ)

“否”:不读“fǔ”,要读“fǒu”

3、初读指导。

(1)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学生再把感到难读的句子读通。

(3)听读全文,初步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听配乐的课文朗读,一边听一边想想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4)听了课文的朗读录音,同学们说说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神奇、有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5)自己再读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有趣、奇异、物产丰富……?一边读一边画出来。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连续安排了四次读书,每一次读的要求不一样,但有着内在联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学生,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文贵自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交流记字的方法。(“旅”和“族”“旋”的字形进行比较)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是要注意左窄右宽。教师重点范写“缩”,提醒学生除了注意要遵循“左窄右宽”的原则外,还要注意右半部的比例,“宿”字要写紧凑,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钢笔描红,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四、练习

1、继续完成《习字帖》上所有生字词的描红临写。

2、比较组词。

枉()机()旅()底()功()

旺()肌()族()低()攻()

汪()饥()旋()抵()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课后习题3)

2、学生互查,自己订正。

三、精读课文

1、说说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神奇、有趣、奇异、物产丰富……?把画出来的语句和同座交流,好好读一读。

2、全班交流: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从哪里读出来的?

[点评:在“精读课文”环节中,从学生的学出发,以“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自悟。]

预案一:奇异、有趣

(1)海底的声音

“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波涛澎湃”是波浪很大,互相撞击的意思;“宁静”是非常安宁,平静的意思。从海底和海上景色的差异,可以看出大海深处景色真是很特别,很不平常,奇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窃窃私语”是指动物在宁静在的海底发出的各种声音,像许多人私下声说话。这正是海底奇异之处,也是物产的表现。而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一种动物在不同时候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有时多么有趣。)

学一学海底那些轻微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学生轻轻地模仿“嗡嗡”……再抓住“窃窃私语”这个词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海底动物的活动

动物的这些活动方式奇异在那儿?(有慢有快,有进有退,有动有不动。)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对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呢?读过之后,可以四人一小组交流交流。

交流: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

< ……此处隐藏4395个字……学生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让我们和潜水员一起到海底世界深入探寻一番。齐读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海底是的世界?(板书)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

看看你了解到的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教师注意比较学生感受的不同点:个别感受与整体感受,最后归结“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

1、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生自学

2、(随机学习2——5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好,我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海底怎样奇异吧?

2、学生自由读。

3、感受到了吗?有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读

4、多奇异啊!师生对读“海上波涛澎湃”――“海底宁静”。

5、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人感到奇异?谁想读读?(海底一片漆黑——光点闪烁)

6、我们一起走到海底,看看这奇异的景象吧。

7、这次我们找2名同学读,该怎样读呢?

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奇异”是对比出来的。)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一下。

8、海底真是奇异,让我们男女生分读感受一下吧,注意各自应读到哪里。

学习第三自然段:(评读)

1、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了呢?(海底是有声音的。)大家都体会着读一读。

2、指读、评读:你们感觉他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3、都谁认为应该声音大些?那你就大声地读。你觉得海底的声音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知道声音小?(“窃窃私语”),那么应该怎样读?再读读。

4、那我们也窃窃私语一回?学生表情朗读。

5、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有的像……?谁来接着说?(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

自学第四自然段:(默读)

1、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了呢?

2、静静地读一读,看看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呢?

用直线画出来。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呢?想一想,标一标,把他们都相互比一比,看看谁有所发现。

3、谁愿意把你刚才的学习成果展示?

4、师随机点拨:你们看海参收缩爬行;梭子鱼游;他们是——(一快一慢)他们两个和乌贼、章鱼比较一下?就这样接着往下谈。它们的活动方法各有什么不同?

海参:爬慢前进

梭子鱼:游快自己动

乌贼和章鱼:喷后退

贝类:爬自己不动

5、如果分读的话,这段应怎样分更好?(大家齐读首句,接着4人分读。)

6、段落中的句子之间如果具有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把这段的形式称为“总分”段式。

五、学习五、六自然段:(自由读)

1、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

六、全文。(5)

1、如果把全文分读的话,应该怎样读?齐读首尾两段,5人读中间五段。体会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要说的吗?

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4任选)

板书设计:10、海底世界

深海景象

景色奇异声音

物产丰富活动方法

物产

海底世界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磁带、录音机。

录有水草和小鱼游戏的录像带一盘。

(1)观看录像,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的样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姿态表现水草。

(2)玩过“小鱼和水草”的游戏,掌握游戏规则,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

活动目标

能运用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与同伴交流,体会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能用身体各部分的扭动表现水草生长,用手臂不同方位表现小鱼的游动。

初步熟悉“水族馆”乐曲旋律,感受A段乐曲的优美流畅和B段乐曲的纤巧轻快。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感受A段乐曲的优美流畅和B段乐曲的纤巧轻快,能分辨水草生长和小鱼游动、探望的音乐。

2、分段欣赏音乐,听听做做,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分解练习动作。

(1)小草慢慢长大,动作舒缓优美,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2)用不同方位的手臂动作表现小鱼,启发幼儿对水草点头、抚摩水草来表达情感。

(3)小鱼告别水草。

3、分角色完整地跟随音乐游戏。

海底世界教案 篇7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

教学用具:

1.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或图片。

2.用小黑板或大张纸出示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4段。

1.提问题:(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海底世界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启发学生从宁静、黑暗、声音、动物、植物、矿物6个方面进行回答。)

二、回到整体,认识课文主要内容。

1.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启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长大了去探索海洋的奥秘。)

三、回顾全文,分析课文结构。

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结构方式是先总述(第1段),后分述(第2、3段),再概括(第4段)。

四、看课后题,进行句子训练。

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可换“仍然”“仍旧”“照旧”“是不是”等)。

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第3自然段。

《关于海底世界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